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案例分析 | 卒姆托——布雷根茨美术馆

同济尚谷设计教育 同济尚谷设计教育

作者:小谷同学
原文链接

案例分析之【卒姆托——布雷根茨美术馆】


1498791197766613.jpg

彼得·卒姆托

PeterZumthor

瑞士


建筑师背景


彼得·卒姆托出生于瑞士巴塞尔的一个工匠家庭,是2009年普里茨克奖得主。其任教和执业足迹遍及美国加州、澳洲与德国。

卒姆托在其所有作品中一直显示了对地域性对关注。在不同国家对经历中,寻找着介于地域性与普遍性中所存在的矛盾与解决方式。同时卒姆托也是极少主义的代表,他的很多作品体现着极少主义的精髓。

卒姆托受到普遍的关注和尊重,不仅得益于其建筑作品所展现出的纯净形式的魅力以及他对建筑材料精湛的处理技艺,更要归功于其建筑作品所属现的设计师对最终空间效果无与伦比的驾驭能力。

他对待建筑的态度非常接近禅宗:一切都是关于存在、感知、冥思,并且最终超越了日常生活的庸俗。

如卒姆托曾经所说“在找寻答案时,与其讨论风格,还不如去探讨方法或者特定的觉醒”,所以他的建筑存在一种内省的特质,重视材料、构造与细部的理解,真实的面对材料特性、感官性等建筑本质。

而其构造形式则来自他所坚持的“custom-made architecture(客制建筑)”理念,强调建筑要与基地环境相融合,回应自然环境与满足建筑机能



布雷根茨美术馆

Kunsthaus (Art Museum) Bregenz


项目简介


布雷根茨美术馆所处的位置十分显著,位于奥地利布雷根茨小城的康斯坦茨湖畔南岸,与 KORNMART 剧场相邻,位于奥地利布雷根茨市市中心。基地周围的建筑保持着中世纪的风格。

建筑的主体是一个方形的玻璃盒子,共六层(地下二层,地上四层)。最上的三层为三个混凝土盒,但垂直方向相互脱开,其建筑结构中真正起到支撑作用的是楼层中的三道 70cm 厚的混凝土承重墙。

这三道承重墙与上层的楼板连接,支持方形的无梁楼盖,每个混凝土盒因此可以做到顶面敞开,并且以半透明的玻璃天花封口。

建筑没有明显的基座,而是直接立在地上。这样一个没有底、没有顶的半透明玻璃体,如同飘在水面一样,随着光线和季节的变动,外皮上鱼鳞般的纹理也不断变化着。内部的混凝土结构也随着自然界昼夜更替,云消云长、风雨和季节的变化而时隐时现。

在建筑的外面,远离康斯坦茨湖,垂直于美术馆入口的一侧坐落着另一个完全独立的建筑,它的一层包含一个餐馆和美术馆商店,上面一层是美术馆的办公室。

这座两层的管理设施和美术馆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广场空间,或者叫小庭院。



设计理念


卒姆托设计之初对美术馆的构想是一座可以吸收湖面薄雾和光的建筑,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到:“我在一个雨天首次拜访了康斯坦茨湖畔,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这个小镇本身,而是沿山路而下时,光所产生的奇妙变化,这便让我有了想要创造一个能够将笼罩在湖面上,可清晰透射光线的薄雾吸纳进建筑的想法。这作为设计的灵魂一直延续下来。”


1 | 场地分析



与环境的对话


在城市环境中,布雷根茨美术馆的设计并未将重点放在如何与周围世纪建筑华丽细部的协调上,简单的形体与水面、街道和广场建立新的场所关系。半透明的表皮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天空的变化和湖面升起的薄雾。

在卒姆托看来,环境是永恒的动态平衡,是延续的。

建筑对环境的介入如同“我们向水塘中仍入一块石头,激起的泥沙复而沉淀。变动是必然的。石头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水塘已不是先前的水塘”。

观察场所常常是卒姆托设计的开始,他会设法去探测场所的深度、形态、历史特征和感观品质,发现场所对特定项目提出的问题。


2 | 半透明性



半透明性——玻璃块之间的缝隙


卒姆托的建筑中的半透明性意味着光线和视线的透明以及空气的渗透性,也在于减弱建筑厚实沉重的实体感

卒姆托对材料半透明性的表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首先就是玻璃块之间的缝隙。



在布雷根茨美术馆中,室内外空气的流通是通过玻璃块之间的缝隙来实现的。玻璃板块相互重叠的部分留出一定的缝隙,空气可以从这些缝隙进入玻璃外壳与混凝土墙体之间的空气层,同时使立面产生鱼鳞般的纹理图。



半透明性——半透明材料


另一种方式就是使用半透明材料,布雷根茨美术馆外表面的磨沙玻璃,整个建筑是一个半透明的立方体,在阳光下若隐若现,而站在建筑的外部人们可以感知后面的混凝土结构的存在。

到了夜晚,室内的光线透过半透明表皮柔和地散发到室外,建筑也就成为一个发光体图。在半透明表皮下,有时内部若隐若现的混凝土是虚的,有时混凝土是实的,而表皮则化为虚幻的存在。



玻璃的侧边缘暴露在外,玻璃与玻璃之间隔着一定的缝隙。这种可渗透性使得空气可以进入玻璃板与浇注混凝土内墙之间的中空空间。这样,立面就成了一个多层的、多功能的表皮,可以起到防风雨表皮、日光调节器、遮阳和隔热层的作用。

3 | 采光分析



这个项目的功能性难题是要建造一个拥有尽可能多顶部采光的垂直的美术馆。入口大厅所处地面层的高天花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与光线效果。

光线处理方式——建筑的一层是美术馆的大厅,直接通过半透明玻璃采光,光线柔和均匀。入口层上面的三层展示空间,光线有着根本的不同。

整个空间的采光来自玻璃板组成的天花板。天花板四周封有带开口缝隙的连续玻璃幕墙,上面有一人高的中空空间,放置着特殊采光器。

日光从天花板侧面的玻璃幕墙进入中空空间,采光器将其进行过滤和双折射,然后光线透过天花板进入展示空间,为室内展览提供了强度适中的照明。


4 | 动线分析


动线——展览流线和交通流线




剖面图——简单的方形



基底的消失


卒姆托在建筑中有意识的除去基底,直接将建筑主体置于地面上,将建筑与基底的关系变为建筑与地面的直接接触,保持作品形式的完美,杜绝干扰,突显作品本身的重量感和质感,加强它与环境的联系。

纯粹的几何体,再加上基底的消失,建筑很容易与环境相融合。


5 | 几何形体分析



基本几何形体的运用


布雷根茨美术馆中,从平面到立面、体块以及立面的细部都是简单的方形。

可以说几何性是这栋建筑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卒姆托也认为“几何是空间中关于线面和三维体块的法则,它帮助我们懂得如何在建筑中处理空间”。

布雷根茨美术馆是对纯净形式最大限度实现的美术馆在形体上是个立方体,立在康斯坦丁湖南岸规整的城市建筑群中。

且其细部与立面由完全相同的方形的玻璃板组成方形的立面。


6 | 建构分析



玻璃搭接方式


在布雷根茨美术馆中,整个建筑表皮,为了保证玻璃板的完整性,所有的玻璃板都没有打孔,都是通过搭接在钢构件上再固定在其后的钢结构上。

将这种搭接的手法进行转变就成为了玻璃与玻璃重叠的排列方式。这里的处理反应了卒姆托以最少的手法表现最精致和最严谨的构造细部的建筑理念。

美术馆玻璃表皮的搭接处理反应了卒姆托对木构造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玻璃和钢材的创新性运用。



双层表皮


在卒姆托的建筑理念中,表皮是建造的结果,是对场地的回应,是材料诗意的表达。他并不把表皮作为自己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认为建筑是一个整体,表皮、节点、空间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因此他对表皮的关注是为帮助表达整体,而不是重视表皮本身。



布雷根茨美术馆建筑由三个混凝上墩体承重,混凝土墙面是建筑的内层表皮,半透明玻璃是其外层表皮,两层表皮间形成空气层。

表皮构造极为精细、复杂,由内外双层表皮(内层混凝土,外层半透明玻璃)和夹在双表皮之间的结构支撑系统组成,巨大的表皮结构支撑体——矩形钢架,独立于建筑主体结构而自成一体。

玻璃表皮是靠钢结构固定的完全独立的结构图。尺寸相同的玻璃板像瓦片一样在立面上下排列起来,随着光线和季节的变化这种鱼鳞般的纹理也不断变化着。

玻璃间的缝隙裸露着,空气可以渗透进玻璃板与混凝土墙之间的空间,这个多层的表皮就成为一个可以调节气候的皮肤、日光调节器、遮阳和隔热的表皮。


建筑材料



美术馆的材料选择定位于平静和调和,当玻璃天花努力揭示它们的空间定义和形体存在时,磨石地面则保持了一种无缝的大块灰色表面(不同的房间有不同的色调倾向),水泥墙体也呈现也它为人皆知的灰色,材料种类的减少与浓缩表达了一个强烈的心理时刻。这是一种解除,从某方面说,是一种对本质的窥探。



混凝土墙体能够根据展览馆的需要,独立地调节出恰当的温度,一套能根据需要加热或者冷却的水管系统(水源来自于深层的地下水)和一套室内空气清洁系统设置在墙体和天花板中,裸露混凝土块的吸收及储存能力用来保持室内气温的平稳,从而避免采用常规的带有巨大管径的空气调节系统(它们会让室内气候变的过分干燥或潮湿)。


建筑元素



建筑元素的重复使用


在卒姆托的建筑中,尽管不能把纯净形式等同于整体性和秩序性,但是整体性和秩序性所带来的明晰和统一,显然是决定着形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种整体性和秩序性则是通过材料和构成手法的重复使用来实现的。

美术馆在形体上是个立方体,立在康斯坦丁湖南岸规整的城市建筑群中。整个建筑从底部到顶部都覆盖以完全相同的半透明玻璃板图,每块玻璃板通过金属支架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再通过夹钳安装在后面的钢结构上。整个建筑如同水晶一般纯净。

它与城市肌理不同,却以它纯净、透明的形式融入城市环境它的形式是单调重复的,却有着精美的细部和构造它坐落在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却创造了一种远离尘世的感受。


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


三道厚的混凝土墙是整个建筑的承重结构,它们的基础锚固于地下2层的深桩上其后隐藏了建筑的垂直交通空间,这些70cm厚的混凝土板内含有大型的水管系统,来调节整个建筑的温度和湿度。而且,它们在一层的方形平面中组织得如同一个风车一般,这样的布局能创造出一览无余的开放空间。。


空间分析




统一、均质的空间


布雷根茨美术馆就是以半透明的表皮将空间孤立包围其中,是通用空间概念的运用和创新。在设计中卒姆托对“纯粹空间”进行了诠释。

在严格限制材料和形态的前提下,卒姆托寻求一种包含材料和形态在内的简洁空间构成,井达到了一种设计哲理的明晰表达和信息传递。美术馆呈方形,整体上就是四个独立的空间简单地串联在一起。



统一、均质的空间


布雷根茨美术馆呈方形,整体上就是四个独立的空间简单地串联在一起。整个建筑只有三个竖向的承重的方墩,它们不仅是承重结构也是“服务空间”,它们从室内看的效果是极简的一个15米长,隐藏了主楼梯,一个10米长,隐藏了疏散楼梯,最后一个7米长,隐藏了电梯。

它的平面形式与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相类似,而卒姆托在布雷根茨美术馆中将交通空间沿周边布置,更加强调了空间的完整性。三个交通空间沿周边布置,保证了使用空间完整性。二至四层展示空间由完全封闭的混凝土墙壁围合出来,三个方墩也与墙壁、地板连成一体,混凝土未加多余的处理,尽显其朴素的气质。

天花板由完全相似的半透明的玻璃板组成。从各个构件的连接到材料的使用,所有细节都显出均质的特性将间的简与粹推向极致。



空间流动性


3道墙板突出了主要空间一展厅的整体性,隐蔽了次要空间一交通空间。3道墙板在一层的方形平面中组织得如同风车一般,这种布局创造出游客能一览无余的开放空间。风车布局还形成了美术馆总体上环形格局,就像一螺旋,让人们隐约地联想到赖特设计的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展览厅竖向空间

  1. 4米的展厅空间划分为采光层和展厅两部分。二至四层采取同样的划分方式。


纯净形式



纯净形式——入口处理


美术馆在形式上要追求的目标就是轻盈,在城市环境中若隐若现。

其形式上的纯净也体现在其入口的处理上,入口是含蓄而低调的,它们仅提供一个进入建筑的方式。

在建筑南面有一个深色钢框架支撑的主入口,在建筑的东北角有一个很不起眼的消防疏散口。

入口的尺寸也是严格得控制在玻璃板的模数内一主入口在平面上占据两个玻璃板的宽度,立面上则是一个玻璃板的高度。疏散口则平面上和立面上都占据两个玻璃板的尺寸。

对于入口的严谨设计,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建筑整体的纯净。



建筑模型



 


感谢 同济尚谷设计教育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sg-116

3条评论
  yzdjy
  yzdjy 2019-09-03 17:21:11 回复 0

加上图片就更好了

......
...... 2017-07-03 23:05:03 回复 0

分析的很全面,值得学习

千屿千寻
千屿千寻 2017-07-03 21:52:59 回复 0

感觉有些难以实现

同济尚谷设计教育 同济尚谷设计教育

作者:小谷同学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